等待一场大雪
那年的秋天特别长,一直拖到圣诞节还不落雪。葡萄采摘工人们早在9、10月间已匆匆席卷欧洲大陆,留下无果的葡萄园和忙碌的酿酒师,便匆匆散去。多数酒庄主人已弹冠相庆,只有莱茵北岸的少数地方,酒农们仍在焦急等待着,倘若此时一场暴风雨不期而至,他们将颗粒无收。
杜尔酒堡的杜尔先生便是少数等待者之一,他的葡萄园叶蔓早已落尽,可葡萄仍未采摘,一串串在萧索的枝梗间风冻得满是褶皱,叫人无法联想它们数月前的模样。老杜尔每天都会临幸这片园子,他必须牢记每串葡萄的位置,而杜尔太太,每晚睡前都必须给帮忙采收葡萄的亲友们打一圈电话(这个时候是雇不到采摘工的),让他们枕戈待夜,随时候命。快降临吧,雪神克勒俄帕特拉,美酒还等你点石成金啊!
是夜,气温骤降到零下15度,山岭瞬间成皑皑白色。村里的男女老少也都爆炸了,厚棉袄、采摘工具、照明设备,一切准备工作都因兴奋而显得笨手笨脚,出门之前酒农们喝上两口驱寒的烈性葡萄烧酒,便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踏雪上山。
此时葡萄已结冰,只有果粒中少量高纯葡萄汁还处于冰液黏稠状,整颗果实摸起来就像略带手感的小冰球。抢摘工作从凌晨3点气温最低时开始,亲朋们按老杜尔心里的地图,在夜神尼克斯的掩护下全力以施,一切必须在天亮前结束,等到太阳出来,小冰球就会腐烂掉。
次日早晨,成筐的冰葡萄被运往酒庄压榨。整个过程必须在零下8度完成,由于葡萄里的水分都凝结成冰,酿酒师榨出的仅仅是未经稀释的高纯葡萄汁,1斤葡萄只能榨1两纯汁,其珍贵不言而喻。而且,压榨中任何过度挤压和摩擦都会分解冰酒浓汁中的糖和酸,影响未来的酒质,所以它的精细繁复远胜普通压榨十倍。之后,再经过漫长的低温发酵和陈酿,一件狄俄尼索斯的艺术珍品——冰酒——终于问世了。
冰酒是“地域酒”,只有德国、加拿大、奥地利少数地区有适宜的气候条件;也是“天气酒”,看天吃饭,并非每年都能产出;同时还是“手工酒”,工艺既传统又天然。所以不仅珍贵无匹,味道更如沁满秋天果园的果香、花香、蜜香,令人陶然而醉。
从旧世界到新世界
冰酒的起源和人类众多发明一样,多少有点荒诞。1794年在德国Franconia地区出现了罕见的秋季冰冻,一夜之间,成熟的葡萄都结成晶莹的冰珠,果农们祷告上苍,祈求天气放晴变暖,但事与愿违,严寒一日胜过一日。绝望中,人们试着把这些冰葡萄榨汁,虽然果汁少得可怜,但他们意外发现,用这种冰葡萄汁酿出的酒比以往更为甜爽纯美。从此,莱茵河北岸便形成酿制冰酒的传统,随着时光累进,工艺也不断完善。
近40年来,不少国家的酒农垂涎冰酒的至高价位,纷纷仿制,最成功的非加拿大莫属。加拿大地处极北,平原地貌幅员辽阔,冬季冰雪来得早又鲜有狂风暴雨。酒农们可以安心地开园酿造冰酒,不必像德国人那样担心天气突变。自从1975年奥地利人凯撒(K.Kaiser)与友人西拉度(O.Ziraldo)在安大略省建立了大名鼎鼎的云岭(Inniskillin)冰酒酒庄以来,酿造冰酒便蔚然成风。如今仅安大略一个省,一年酿造的冰酒就有德国全年产量的5倍,高达7万箱。
冰酒原本都是白酒,但深受美国创新精神影响的加拿大人,近年来花样百出,竟酿起了红冰。但由于红葡萄酒单宁过重而酸度不足,红冰入口总有些涩味,除甜丝丝之外,果酸亦不丰富,真正行家是很少问津的。同时,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,将葡萄人工冰冻再进行压榨,或发酵时添加蜂蜜,如此“冰酒”,喝起来除了甜味别无风韵。
冰酒的时尚饮法
在欧美宴会上,冰酒一般在宴会尾声登场,它浓蜜般的滋味被安排搭配甜点来收尾。由于冰酒太甜腻,品尝时的边际效益非常明显,有人形容喝冰酒,“第一口,如置身天堂;第二口,仿佛飞翔在云霄;待到第三口,已经可以由天堂看到凡间;喝完第四口,你就飘落凡间了”。所以,喝冰酒一般以两杯为度。
传统的冰酒饮用方法,一杯白冰,配一片不太甜的蛋糕或提拉米苏,酒体入口下喉之前闭上眼睛细细品尝,你会感到口腔内仿佛真有精灵在跳动。不过,近年来酒商为推动冰酒消费,也搞出些创意加无厘头的冰酒鸡尾酒。例如,用33?酒精的罗曼诺夫伏特加、冰块、苏打水与冰酒调配,冰酒的甜度不再浓郁如昔,然而在粗犷的烈酒衬托下,酒中柑橘、芒果以及其他热带水果香味反而更为发挥,回味弥久。这种对比法说穿了不难理解,试想一位美女,如被丑男护花,是否更令人感觉增艳三分呢?
在西方,冰酒常与奶酪、冰淇凌、巧克力搭配,小饮则止,风味无限;在东方,它和善于以糖增鲜的苏菜比较默契,但以冰酒助餐时,切忌过早饮用,否则其甜腻可能使其他菜肴滋味全无。
冰酒消费指南
冰酒没和法国人沾边,既是幸运亦是不幸,幸运者总算避过了法国式繁文缛节的传染,不幸的是,一向以“葡萄酒世界警察”自居的法国,对冰酒市场的混沌始终袖手旁观。德国人向来不善推广,北美冒险家更乐得火中取栗,所以鱼龙混杂是冰酒市场一大特点。特别在中国,真是闯进了十八层地狱的无间道。
(实习编辑:朱燕梅)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