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

警惕!过度饮酒易引发多种疾病

2011-08-04 00:00:00奥一网
栏目关注:

  酒让身体伤不起

  空腹喝酒5分钟,血液中就有酒精。如果是空腹酒的话,只需要短短5分钟,血液中就会含有酒精。对于正常人而言,一个健康肝脏1小时仅能分解13。6克酒精(约335毫升啤酒)。

  肝脏是第一个受害器官。过量饮酒肝脏“最受伤”,约90%的酒精在肝脏内代谢,一次醉酒相当于得了一次肝炎。即便没有喝醉酒,只要是长期过量饮酒,酒精也会像“沉默杀手”一样损害你的肝脏:先是酒精性脂肪肝,接着是酒精性肝炎,随后就是炎症坏死肝纤维化,最后导致肝硬化,肝脏失去功能。如果每天摄入80克酒精,一喝就是十几年,那么50%都会出现肝硬化

  灼伤消化道黏膜。酒精进入消化道后,会对食管黏膜、黏膜和肠黏膜产生化学性灼伤,导致肠功能紊乱、胃出血、胃炎等问题。还会增加肝癌、胰腺癌食道癌等的患病风险。喝酒时出现的恶心呕吐等症状,就是酒精在伤害消化系统的表现。

  急性酒精中毒来势凶猛。“每天都会有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被送到医院来,一到周末、节假日,患者人数还会增多。”专家说,这些人被送来时都神志不清,心率增加到120甚至更高,部分人处于休克状态。急性酒精中毒会有两个严重的并发症,一是喝多了呕吐,会因神志不清导致窒息,轻则肺炎,重则死亡;二是引发低血糖昏迷,这也可能是致命的。最近一两年,他们还收过2例因神经麻痹导致尿意减退,憋尿憋到膀胱破裂的患者。

  慢性病它也不放过。糖尿病患者饮酒会导致血糖波动大,增加并发症的风险。酒精对心脑血管的伤害也很大,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。酗酒还是导致心梗、脑梗等突发事故的一大因素。

  破坏生殖系统。酒精会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,致使其不育。

  国人“酒风”不可长

  中国独特的酒文化让很多人深受其害,却可奈何。中国酒文化当中的糟粕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亡,反而不断得到鼓励,“会喝酒”甚至被当作一项技能。实际上,酒不仅伤害人体健康,还伤害社会。于海说,如今的商业活动、官场交际等,都少不了酒这个主角。酒成了社会关系的润滑剂,却也成为社会腐败的催化剂。它被赋予了太多社会意义,被很多人当成了感情深浅度等的“试金石”,也因此成了“不得不喝”的东西。

  实际上,相比于声势浩大的控烟动,国家对酒的限制则小得多。不管是电视、报刊还是网络,酒类广告都充斥其中。

  虽然中国的酒文化和饮酒风俗在一时法改变,但专家表示,在遇到非喝不可的情况时,大家要了解喝酒的误区,并保护好自己。

  空腹喝酒危害最大。空腹喝酒会增加低血糖高血压、死亡风险。在饮酒之前,要先吃点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质的食物,如豆类、蛋类、牛奶、新鲜蔬菜等,这样能延缓酒精的吸收,并对消化道黏膜起到一定保护作用。

  “一口闷”很伤身。动不动就干掉会加重脏器短时间内承受酒精的负担,而且“一口闷”很容易在不知不觉就喝多了,导致饮酒过量。

  几类人最应注意。人的酒精耐受力有很大个体差异,但未成年人、老年人都应少喝酒。肥胖人群、肝病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病等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酒或减少饮酒量。此外,服药期间也应更加注意。

  提前想好“拒酒词”。别人盛情相邀,生硬拒绝确实很伤感情。不如动动脑筋,智慧应对别人的劝酒,比如可以尝试告诉对方:“只要感情到了位,不喝也会很陶醉”等等。

  专家提醒,如果有脸色不好、肝区不适、肚子胀痛等症状,可能是酒精伤肝的表现,应到医院及时检查。

(责任编辑:张国栋 实习编辑:王羽)
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

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  

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,中国互联网百强,于2000年3月9日开通,中国历史悠久、规模最大、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。多年来,在健康资讯、名医问答、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,引领在线健康信息,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。

健康资讯推荐
特别策划
39热文一周热点
热门问答更多
推荐专家更多
  • 凤仪萍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

    擅长领域:擅长治疗男女性泌尿系炎症、结石、结核、梗阻、肿瘤。前列腺炎、前列腺增生、前列腺癌、男性阴茎勃起功能不良(阳痿E、D)早泄,阴茎弯曲畸形,包茎,男性不育症等疾病诊断的治疗、预防及咨询。

  • 程可佳主任医师深圳市中医院

    擅长领域:男性不育、慢性前列腺炎、阳萎、早泄、性功能障碍、睾丸、附睾疾病等男科疑难杂症,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,效果良好。

  • 石丽主治医师西安生殖医院

    擅长领域:不孕不育,宫外孕、卵巢囊肿、子宫肌瘤及全子宫切除、子宫次全切术、早孕人流术、早期宫颈癌、私密整形

推荐医院更多
举报/反馈
链接地址:*
举报内容问题:*请选择举报类型
原创文章链接:
其他理由:
更多问题及建议:
联系方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