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

余华:追求文字的旅程

2008-03-24 20:58:0039健康网社区
栏目关注:
核心提示:从1983年起,余华写作已经23年。1993年,不再担心退稿的小说家余华还和妻子挤在京城一间平房的单人床上,还只能从《收获》领取稿费400元。当张艺谋把《活着》的改编费预先支付了2万元给他,他竟然担心张艺谋要赖掉那剩下的5000元。25000元“巨款”压在单人床的枕头下好几天,夫妻俩甚至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发愁了。

  在我之前,活着的或者死去的作家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学的森林,我给我自己的定位,就是在这个森林里面成为一棵树,我希望自己能够长得高一点。

  —余华

  从1983年起,余华写作已经23年。

  1993年,不再担心退稿的小说家余华还和妻子挤在京城一间平房的单人床上,还只能从《收获》领取稿费400元。当张艺谋把《活着》的改编费预先支付了2万元给他,他竟然担心张艺谋要赖掉那剩下的5000元。25000元“巨款”压在单人床的枕头下好几天,夫妻俩甚至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发愁了。

  那一年,他33岁。

  12年后,因新作《兄弟》而再度出现在公众面前的46岁的余华,笑声朗朗,自信满满,他甚至大方地在媒体面前坦陈年收入已上百万。

  他是好脾气的,替人着想、细腻而宽容;他说话滔滔不绝,吃饭大快朵颐,大笑十分快活;他甚至是憨厚的。

  他情感丰富,当看到电视里讲述失散了多年的丈夫从台湾回到家乡,见到了30年未见的妻子,这样一个陈旧的套路,却让余华难以自持,“他们没有哭,我却哭死了”。而在写《兄弟》时,他也大哭了几场,颇是引来了几句外界的讥诮。他的生活平静、传统而又积极,和很多普通人一样,他看足球,生平最大的乐事就是看火箭队的比赛,和查看有关姚明的任何信息。余华的博客一个星期更新两三次,曾经他还很认真地、一条一条地回答博客上的留言。

  他也是幽默的,当被问及他简历上罗列的各种奖项,什么意大利格林扎纳.卡佛文学奖,什么美国巴恩斯.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,什么法国文学和骑士勋章,多么拗口的名字呀,他摇着头说,如果不那么写,简历上就只有,“余华,5年牙医,20年作家”,“这也太短了”。

  追求文字的旅程

  余华最初是以“先锋作家”的面目崛起的,青少年时接触的西方经典文学,几乎奠定了他一生的写作基础。

  “有一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……”这是余华讲一个故事的惯常开场。他饶有兴味地讲述一些让他感到惊心动魄的事件,一些“荒诞的”、“不可思议”的“轶事”,余华对生活经验的认识,大部分来源于报纸、网站的社会新闻或者朋友的道听途说,这些 “二手现实”构成了小说的基础,然后余华依靠他独一无二的想象能力,依靠强大、精巧的叙事技巧组织成章。在他的小说世界里,余华把对极端经验的精细分析发挥到了最大,他说:“中国的传统给了我生命和成长,西方文学教会了我写作的方法。”

  自1992年的《活着》和稍后的《许三观卖血记》之后,余华脱离了“先锋作家”的行列,顺利回归传统。之后,余华达到了当代小说家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。

  《兄弟》开始动笔时,余华的创作一度陷入困境,创作的不顺,使余华的睡眠质量更加下降,眼看着就要半途而废了。没想到峰回路转,有一天,余华突然发现,他笔下的人物开始不受控制,自己发出声音来了!“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”,这让他异常惊喜,十几年前创作长篇最好的状态今日居然又重现了。现在,尽管《兄弟》面临着“过于煽情”、“把复杂的经验变成简单的善恶人性对立”等种种质疑,依然凭借其巨大的市场反应引起众人瞩目。

  特立独行的创作

  余华有句名言:“写作就是这样奇妙,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,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。这和人生一模一样,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,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。”

  余华就是这样一位习惯走羊肠小道的人。

  数年前《活着》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时,余华差不多阅读了这个剧本 10 次,也痛哭了 10 次。他的小说在法国、意大利、德国、英国、日本和韩国等国获得很高声誉。很多的评论也谈到余华应该是诺贝尔文学奖入围名单的人选之一。

  余华的写作过程就是和笔下的人物患难与共的过程。《活着》获意大利格林扎纳.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。在这部小说中,余华将主人公福贵的经历同中国从国共内战到“文化大革命”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相融合在一起。如果要给这部小说下个定义,余华说:“就是忍耐:对所有逆境苦难,包括残酷的忍耐,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高兴地、愉快地去尝试克服、度过它。”

  余华喜欢音乐,尤其是古典音乐。音乐让他入迷的首先是它的叙述方式,或者说是它的叙述结构。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之处,就是它们都是通过叙述来完成的。他说:“这些年来,我就是通过对音乐叙述的了解,再来对照和思考文学作品的叙述,我获益匪浅。”《许三观卖血记》就是迷恋上音乐以后的作品,这部作品是由对话组成的,是用浙江越剧的腔调来完成小说的叙述的。

  《兄弟》做封面设计的时候,出版社资深美编们提供的候选方案,似乎都不够吻合作品气质,出一个,被余华毙一个。直到《上海一周》报社的艺术总监,兔子吃了窝边草,用两位同事的头像,设计出了这个今天为大家所熟悉的《兄弟》封面。“要的就是这个感觉”,余华一见钟情,把图片兴奋地发给众多朋友看。还特意光顾《上海一周》报社,和封面上两位“兄弟”合影留念。那两位“兄弟”由此成为2005年度最快蹿红的群众“模特”。

  一棵写作的树

  念中学时,余华迷恋上了街道上的大字报,看着那些认识的人,怎样用恶毒的语言互相谩骂,互相造谣中伤对方。有追根寻源挖祖坟的,也有编造色情故事的,同时还会配上漫画,漫画的内容就更加广泛了,什么都有。“在大字报的时代,人的想象力被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出来,文学的一切手段都得到了发挥,什么虚构、夸张、比喻、讽刺……应有尽有。这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文学,在大街上,在越贴越厚的大字报前,我开始喜欢文学了。”

  在余华的写作生涯中,每一时期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。他说“小说家就像是一个村长,什么事都要去管。最初我不会写人物心理,到了《现实一种》我明白了,无须直接写心理,只要去写人物在环境中的状态,这是福克纳给我的遗产。然后我一度害怕写对话,让对话符合人物是个难题,写到《许三观卖血记》,我知道写对话已经没问题了。现在我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:如何把小说写得更吸引人,这非常重要。”

  如今,写作已经成为余华生命的一部分。

  他把作家比喻成是片森林,你可以在这片森林中成长,长成一棵大树,但你永远也无法代替别的树。他说“在我之前,活着的或者死去的作家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学的森林,我给我自己的定位,就是在这个森林里面成为一棵树,我希望自己能够长得高一点。这就是作家与作家之间的关系。虽然大家可能相互之间都看不起对方,那只是品种不同,如果有一个品种的树死了,就会引起水土流失,大家都会遭殃。作家增加10个,增加100个,不会给文学带来负面影响,相反只会让文学的森林更加茂盛;你要是一棵孤零零的树木,就很容易死亡。”

(责任编辑:滕芸)
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

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  

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,中国互联网百强,于2000年3月9日开通,中国历史悠久、规模最大、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。多年来,在健康资讯、名医问答、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,引领在线健康信息,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。

健康资讯推荐
特别策划
热门问答更多
推荐医院更多
举报/反馈
链接地址:*
举报内容问题:*请选择举报类型
原创文章链接:
其他理由:
更多问题及建议:
联系方式: